创新引领 多元融合 努力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路子——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转自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时间:2020-07-07 点击数: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位于红军长征时期创建苏维埃人民政权的革命老区--贵州省毕节市,这里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新时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建设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地区“五七”师范大学、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2014年更为现名。是毕节试验区唯一的普通本科高校,系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项目学校、国家百所产教融合应用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项目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有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全日制在校生12451人,现有教职工879人,面向亚洲、非洲8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自2005年升本以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作为贵州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进一步明晰“地方性、应用型,以工为主,多科发展”的办学定位,在应用型高校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挥学科门类齐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口支援高校帮扶和试验区统一战线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实际、多元融合、主动作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校发展并对西部地方院校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路子。

第二部分 典型经验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及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方面形成以下经验特色:

一.构建“12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出了一套符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组合拳

学校紧密围绕“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拓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内涵,构建“12345”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基本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全校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全员覆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作格局,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成立一个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作为一个集管理、教学、实训、服务功能为一身的机构,注重整合各方、内引外联,科学规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搭建“两创”平台: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学校层面搭建的流沧众创空间,现已为省级众创空间,14个学院(部)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利用实验室资源建设微创空间,立体化地为在校学生和毕节市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两创平台的搭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提供保障,也为创新创业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保障。

——实施三项制度:实施“一生一创新创业项目”制度、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业导师制度,着力构建“全员参与+个性化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三项制度的实施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落实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贯穿四个阶段:实施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大学一年级侧重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大学二年级侧重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大学三年级侧重创新创业实践,大学四年级侧重创业训练及项目孵化”为主线,构建创新创业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孵化依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坚持五个融入:学校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学过程融入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融入创新创业。 “五个融入”已经成为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

近三年来,通过建设“12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员覆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逐年快速递增,2015年获国家级7项、省级14项;2016年获国家级18项、省级39项;2017年获国家级42项、省级89项;2018年获国家级49项、省级118项,居全省高校之首。目前,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人数占全校在校生人数的10%以上。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三百余人次,组织百余支团队参加在第三届、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银奖1项,推送了40件作品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我的创新创业故事”暨微视频征集活动,6件作品获视频类优秀奖(全国作品获奖122件)。

同时,学校培育指导创业团队167支,入驻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等平台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企业)106家,涉及电商、教育、农特产、文化、“互联网+”服务等行业,带动就业500余人,涌现出李章取、詹发超、蒋茂如等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青年,这些优秀大学生创业案例被贵州日报、乌蒙新报、毕节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校政携手,探索了一条互通双赢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子

为了进一步健全毕节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探索服务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途径,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助推试验区脱贫攻坚,学校立足校园,面向全市,校政携手,共同打造了“54321”的创业就业合作模式。

“54321”的创业就业校政合作模式具体表述为:通过实施五项工程,达到四个目标,打造三大典型,实现两方共赢,探索一条路子。

——实施五项工程。2016年,中共毕节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发《毕节市深化政校合作深化就业创业改革工作方案》(毕改领发〔2016〕8号),明确由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携手,分别实施校政合作创业意识培养工程,校政合作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校政合作创业实践孵化工程,校政合作创业服务地方工程,校政合作创业理论研究工程。具体开展12个子项目建设(简称“512工程”)。此项工程旨在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动毕节市就业创业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达到四个目标。分别是助力毕节试验区创业就业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助力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转型发展,助力创业者通过系统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助力各类人群实现较高质量稳定就业。

——建立三大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联动机制,以线下专场招聘、线上信息共享(毕节就业云)、筹建毕节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为切入点,开展校政合作多层次、多渠道联动。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发挥双方优势,通过政策共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创业服务一体化、专业化。建立大学生创新激励机制,以创业研究中心为载体,将高校智力资源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加速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实现两方共赢。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高校提质加速发展。

——探索一条路子。探索校政合作促进地方创业就业发展新路子。

目前,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双方现已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用于创新创业软硬件设施改造和建设。已完成毕节市创业学院、毕节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毕节市SIYB创业培训中心、毕节市众创空间示范园、毕节市互联网+青年创业产业园、毕节市就业创业能力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毕节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三、同心同向,集聚了一股统一战线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强大合力

2015年,毕节试验区统一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精神、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统一战线服务改革发展示范区、多党合作示范区。学校借力统一战线,获得中华职教社的大力支持,2016年11月,成立贵州省毕节市中华职教社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工作委员会,对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师范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大学及圆通公司等多家高校及企业交流合作,签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协议书》等协议10余个,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研讨等会议30余次,获赠了价值500余万元机械及软件设备用于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学校3D打印、无人机技术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的技术指导;与清华大学浦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建创新创业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支持,九三学社联络华中师范大学等上海11所高校在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等方面予以帮扶。协同育人机制平台的建设,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突出。如2016年由学校创新创业团队设计的爬楼及平地行走机器获“齐鲁交通发展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018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全国三等奖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106项。

四、服务地方,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支撑点

学校立足“12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毕节试验区,校政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批示,着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2019年5月学校与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场地6000平米,投入经费1000万元,全面推动地方人力资源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学校还建成毕节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平台,先后组织3万余名学生参加精准扶贫创新创业活动,将“双孢菇种植技术推广与示范”“半夏种植与推广”等创新创业项目实现科技项目转化,服务于脱贫攻坚。同时,整合毕节市创业者协会、毕节市信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单位的资源,组建100余人的“创新创业专家辅导团队”,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革命”三大核心,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创业者、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创新创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实地考察辅导、资源整合共享等服务。举办毕节市“决战贫困•创赢毕节”全民创业大赛、毕节市“乡村厨师技能大比武”、毕节企业管理者论坛、信智就业扶贫工程、专家实地巡回辅导等活动,年度服务650余家企业,让学校教师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策划组织了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感恩励志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发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优势,推动专业理论的市场化应用,年度培训辅导1.6万人次。

产业扶贫项目中药材半夏种植示范基地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借力统一战线,以校政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担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上走出了一条基于创新的创业道路,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校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247000) 联系电话(Tel):(0566)2748876 邮箱:czxyjy@czu.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